

6月12日北京時間晚9:00,邁普醫學“圍盧醫話-大咖云講堂”國際專場順利舉行,邁普醫學特地邀請到了來自哥倫比亞San Rafael Clinic的Dr. Gabriel Manuel Vargas Grau分享關于“顱骨缺損、去骨瓣減壓術和顱骨修補”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手術經驗。在此次直播連線中,逾百名國際醫生參與交流分享。
本期國際專場同樣也吸引了國內許多醫生的關注,但由于語言上的障礙,大家難以全面準確地理解專家的知識重點。為了彌補這個遺憾,邁普小編特地整理出了Dr. Vargas分享內容的重點,以供學習交流。
在分享中,Dr. Vargas重點講了骨缺損形成的原因分類、去骨瓣減壓術的目的以及一些重要考慮因素和手術技巧,并圍繞市面上主要修補材料的不同特點講述了如何選取修補材料。
一、骨缺損形成的主要原因
顱腦創傷
顱腦創傷是造成顱骨缺損的第一號“罪魁禍首”,也是行去骨瓣減壓術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顱腦創傷引起的顱骨缺損,在修復時,人工材料比自體骨更合適,如PEEK、PMMA和鈦網都是常用的顱腦創傷修復材料。
腫瘤
腦腫瘤切除術后的顱骨缺損修復,骨水泥是較為常用的修補材料。但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如今,我們可以利用電腦三維設計,提前設計好腫瘤的切除范圍,并在腫瘤切除之后精準地按照預先設計的缺損來行顱骨修補術。
二、去骨瓣減壓術
Dr. Vargas認為,去骨瓣減壓術是非常常見且重要的手術,可以降低顱內高壓。在行去骨瓣減壓術時,骨瓣位置應首選血腫最嚴重的位置,采取單側或雙側切除。所去骨瓣的尺寸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因素,一般最小為11-12cm,否則可能會導致靜脈梗死。
三、顱骨修補材料
Dr. Vargas詳細講述了自體骨、PEEK、鈦網、PMMA等顱骨修補材料各自的優越性和局限性。他認為,截止目前技術的發展,PEEK材料被公認為是最理想的顱骨修補材料,有著耐熱性高、組織相容性更好、與自體骨彈性模量相似等明顯的優點。
在如何選取顱骨修補材料上,Dr. Vargas認為,醫生個人偏好、病人年齡、缺損大小、缺損位置及周邊病理情況等問題都是醫生重點評估和考慮的關鍵。例如,對于缺損面積大于100cm2或者前額處缺損面積小于25cm2的情況,PEEK材料比其他類型的修補材料具有更大優勢。
另外,醫生也從文獻數據分析的角度來詳盡闡釋了各種修補材料的優缺點。
最后,醫生分享了一些他過往的顱骨修補術的經驗。
在自由交流環節,來自西班牙的Dr. Katiuska Rosas就小兒顱骨修補術與Dr. Vargas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Dr. Katiuska Rosas提到,在一個近期案例中,在行大范圍去骨瓣減壓術后,使用自體骨進行修補,但在術后3-4個月時,自體骨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吸收。對此現象,Dr. Vargas表示,許多醫生認為兒童顱骨繼續生長空間較大,不適合使用無法再生的人工修補材料。但實際上,自體骨雖然具有更好的相容性,許多文獻數據卻顯示其植入后吸收的可能性高達50%,人工材料(如PEEK)反而更為適合。但Dr. Vargas也建議,最好在術后2-3個月內進行顱骨修補。
本期邁普醫學“圍盧醫話—大咖云講堂”國際專場內容精彩紛呈,為邁普醫學在構建學術交流無國界平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接下來更加不容錯過,第5期“圍盧醫話-大咖云講堂”將有更多重磅嘉賓登場,聚焦前沿話題展開研討,敬請期待6月20日的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