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4月15日,在春天的一個周末,奔赴一場春天的約定——邁普醫學黨支部派出黨員代表,驅車又一次前往清遠連南瑤族自治縣大麥山鎮的鄉村,在廣州駐大麥山鎮幫鎮駐鎮扶村工作隊及鎮政府領導的指引下,進入鄉村振興返貧監測對象家庭中,和困難家庭的孩子們展開幫扶結對共建,并送上助學金。
邁普醫學黨支部對大麥山鎮黨建結對幫扶活動,是公司駐清遠連南縣大麥山鎮助學公益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22年至2024年,每年邁普醫學黨支部都會組織對鄉村振興返貧監測對象家庭學齡孩子入戶踏訪,見證和陪伴孩子們的成長。
黨建幫扶探訪
目的地:連南瑤族自治縣大麥山鎮
大麥山鎮屬于廣東省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距離廣州有三個半小時車程。為更好地完成幫扶探訪,邁普醫學黨支部黨員們在4月14下午就集合出發,連夜驅車趕往連南縣城入住,并在第二天一早開車到達大麥山鎮政府。
廣州駐清遠大麥山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林偉鏗和大麥山鎮鎮長房秋明率隊迎接我們,并安排好入村踏訪路線。此次探防隊分成兩個小組,分別前往塘凼村和上洞村探訪,續寫上一年的探訪故事。
探訪故事
爸爸肝癌去世,媽媽出外打工:
留守兒童的堅強上進路
塘凼村的房二妹家住著一棟建于2000年的兩層清水磚瓦房。原來,夫婦兩人共同養育三個孩子,生活還能勉強維持。但2021年家庭發生變故,愛人突發肝癌去世,治病借的錢今天還沒能還上。
當我們到達家門時,遠在東莞打工的房二妹未能出現,她需要掙錢供養家里的老人和家里的三個孩子。家中只有14歲的小兒子李偉壯和年邁的爺爺,比起去年我們探訪時,爺爺中過風,走路不穩,已經不怎么能說話,身體也更差了。
但這個家庭也有新的希望,大女兒李秀花在去年步入大學,在廣東技術師范大學讀大一,給兩個弟弟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大兒子讀到了初三,很快參加中考,朝著自己心目中的高中努力。小兒子李偉壯在大麥山鎮中學讀初二,平時住校,周末回家照顧爺爺奶奶,還幫忙干農活。
一年過去,李偉壯長高了,性格也更加開朗,很快和我們聊到了一起。他的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也加強了他考上高中的決心。不過他自覺數學和英語還不夠好,尤其是英語聽力,家里沒有條件練習。聽完偉壯的擔憂,邁普醫學黨員們決定,為他購買聽力練習的MP3播放器和數學教輔資料,幫助偉壯把成績提升上去。
家貧退學,何去何從?
用一場約定撥開青春的迷茫
塘凼村的趙木養家,也是居住在兩層磚瓦房里,但條件更差,地板和墻壁年久失修,十分破舊。廚房用的是柴火土灶,墻壁都熏黑了。
今年63歲的趙木養只有小學文化,低保戶,沒什么勞動技能,努力將兩個女兒撫養長大后,仍是艱難維生。為了幫這家人改善生活,村里給趙木養妻子介紹了保潔工作,每月有1600元收入,再加上妻子還去附近林場打零工,家庭經濟收入比去年好多了。
妻子出外干活,趙木養在家帶著兩歲半的孫女。孫女是大女兒生的,去年大女兒去了廣州白云區打工,今年為了孩子回到村里來,家里人相聚時間更多了。
趙木養的小女兒趙新燕今年已經16歲。這一次見面,新燕比去年顯得更迷茫了:家里條件不好,自己讀不成書,該何去何從呢?和她聊天我們才得知,去年初中畢業后,新燕曾經去縣城的技校讀書,但因不適應而退學。回家后也曾去城里打工,但又因年齡小干不長。
我們鼓勵趙新燕,無論如何要學到一門專業技術,拿到畢業證書后,后面才有工作的能力。最后新燕也和我們約定,再考慮報讀一個職業學校,堅持繼續學習。
孩童的求知渴望:
4小時上學路,點亮求學的希望之光
時隔一年,邁普醫學黨員再次踏進上洞村房堅貴家里的庭院。房堅貴也是小學文憑,無勞動力,妻子患有慢性病,夫婦二人在家種地養雞鴨。去年兒子兒媳去廣州打工了,三個孫子孫女留守在村里。
今年情況有了變化,為了照顧家中老人孩子,房堅貴兒子回到當地做起幼兒園司機,兒媳繼續在廣州打工。三個孩子中姐姐讀小學三年級,妹妹讀一年級,弟弟上幼兒園小班。
正在寫作業的兩個小姐妹看到黨員們的到來,“人小但當家”般地端茶倒水,禮貌懂事,相比去年她們長高了也外向了許多。環顧大廳,家中新添了簡單的二手家具——一張電視柜、一臺電視,不過最顯眼的還是墻上那些來自妹妹的獎狀“勛章”。曾患抑郁癥需長期吃藥的奶奶在小朋友的陪伴中也多了笑顏。
為了讀書,沒有大人接送,每天兩小姐妹相伴走路上學,往返4趟,每趟步行約1小時,中午回家吃完飯后很快就要出發。沒有午休、沒有校車、也沒有大人陪伴,兩個小肩膀背著書包堅定的行走在山路間。身處偏遠,但心懷求知渴望,孤獨又溫暖、堅韌又執著,這種求學意志讓我們心疼又敬佩。
如今,小朋友放假了也有機會去廣州和媽媽小住幾天,去看看大山外的世界,感受大城市的發展,進而更加堅定了求學意愿和目標。姐姐說“廣州真好,我長大了要去廣州讀大學、在廣州工作”。我們約定當下好好學習,認真寫作業。相信這小小心愿會像燈塔一樣指引她在浩瀚求知海洋中勇敢前行。
“扶貧先扶志”,邁普醫學黨支部將繼續聯手廣州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鎮黨委政府,在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孩子們的教育不缺席,在知識和愛的陪伴下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