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 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誕辰99周年的紀念日。為紀念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節日,同時強化黨員自身的使命感及加深對廣州歷史的了解,邁普醫學黨支部于7月25日組織黨員同志及入黨積極分子進行了一次形式新穎的3+1主題黨日活動。
何謂3+1呢?就是根據黨員同志們的投票,支部選出3個黨員教育活動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黃埔軍校舊址、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黨員組合成3支小分隊前往參觀,以加強不同崗位黨員之間的深入溝通和交流;最后,3支隊伍集中到省博物館旁邊的花城匯廣場,進行活動的戶外分享及交流學習。
以下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精彩的活動現場:
一、黃埔軍校舊址
走入黃埔軍校舊址,回到英雄輩出的年代,探尋輝煌軍校的足跡。
雖然烈日炎炎、酷熱難擋,但黨員同志們絲毫沒有受到影響,興致不減的進入陸軍軍官學校,因為其建校在廣州黃埔區,史稱黃埔軍校。同志們先后參觀了總理室、學生宿舍和黃埔軍校史記展等,為黃埔軍校能夠培養出一期又一期的將帥之才、薈萃群英而折服,并深刻感受到黃埔軍校的昔日風姿與輝煌。
隨后同志們參觀了孫中山先生故居、孫總理紀念碑,瞻仰總理訓詞。在歸途中黨員們依舊饒有興趣地討論,為什么黃埔軍??偣仓挥衅咂?,時間跨度也只有短短六年多,卻能夠將星云集?大概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信仰、賞罰分明的管理體制、知行合一的演習實戰造就了如此輝煌吧。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的產物,軍校師生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為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做出了奉獻。黃埔軍校已成為歷史,但黃埔精神卻穿越時空,傳承至今。今天,作為共產黨員、科創企業的一員,我們將繼續傳承弘揚黃埔精神,為國家的發展助力。
二、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
穿梭古今,領略西漢歷史文明,點燃對中華五千年綿延不斷歷史的敬畏之情。
我們參觀了南越王陵墓原址及出土珍寶,博物館中,犀角玉杯、透雕龍鳳紋玉佩、漆木屏風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巧妙地構思、精湛的雕刻,讓經過千年歲月洗禮的“文物”在今天依然能散發獨特的魅力,引起伙伴們的連連贊嘆。在大飽眼福的同時,也讓大家更深刻的體會到“匠人精神”的含義。
其中,一件特別的藏品尤其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那就是墓主南越王的“顱骨”殘骸,因為公司擁有基于PEEK新材料且滿足顱頜面骨修補的高性能醫療器械產品,因此,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及討論。研發人員更是強調,公司研發生產的顱骨產品也要高標準要求,爭取能保存千年。
三、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是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社會實踐基地。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深厚的歷史底蘊與黑科技的完美結合
珍貴的海外回歸文物、精美的石刻造像、等比例大小的3D打印石窟……廣東省博物館與龍門石窟研究院聯合舉辦的“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讓人眼前一亮。
出于專業敏感度,黨員同志們對此次展覽中,3D打印技術的運用特別關注。同志們現場看到,龍門石窟中的始平公、魏靈藏、楊大眼、高樹等4座佛龕“搬”到了博物館。原來,這是按原比例大小制作的復制窟。
據了解,2019年,龍門石窟研究院聯合文化遺產相關研究院和公司對龍門石窟古陽洞內的5座佛龕實施了文物數字化,并進行1:1的3D打印復制。此次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的4座佛龕的復制窟是首次展出。
黨員同志們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希望今后可以充分結合專業特長,發揮出高新科技的力量,為企業、行業多做貢獻。
在參觀活動結束后,3支隊伍來到花城匯廣場集中,分享各個小組的心得體會,同志們都表示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