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盧醫話-大咖云講堂”第6期于8月15日上午10:00開播,此次以“顱腦腫瘤治療與PEEK應用研討”為主題,特邀到來自北京三博腦科醫院的張佳棟教授及張明山教授共同主講。
邁普小編特地整理出整期的精華知識點,快來跟著小編一起“劃重點”吧!
在直播中,張佳棟教授著重講述了顱咽管瘤手術中需要注意的關鍵及不同的手術入路方式,其中重點講解了額底縱裂入路的各項要點,并為我們分享了一例精彩的PEEK材料顱骨修補典型案例。而張明山教授則以腦轉移癌的手術治療為主題,通過一系列案例延伸開來,進行精彩的分享。
額底縱裂入路
顱咽管瘤手術體會
顱咽管瘤是胚胎期顱咽管殘余組織發生的一種先天性良性腫瘤,起源在垂體柄結節部的鱗狀表皮細胞巢。發病率為顱內腫瘤的5%左右。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顱咽管瘤都是鞍區三大常見腫瘤之一。
在顱咽管瘤的治療中,藥物治療、放療、化療的效果都差強人意,手術是治療的首選。
但在手術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腦功能的保護,尤其是下丘腦功能。因為,下丘腦的功能涉及了幾乎所有最基本的生命活動,包括神經內分泌、代謝、意識、呼吸、記憶、精神、性格等,一旦損傷,病人通常會發生多種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顱咽管瘤作為最具代表性的鞍區-下丘腦區域腫瘤,有學者比喻顱咽管瘤手術是打開神經外科之門的一把鑰匙。要做精這種手術需具備精準微創理念、足夠的顱底解剖知識和腦深部手術的技巧。
顱咽管瘤手術一般采取4種手術入路:
額度縱裂入路
翼點入路
前縱裂入路
經胼胝體-穹隆間入路
在臨床中常見的為額度縱裂入路和翼點入路,其中額底縱裂入路因其術野顯露良好成為首選。
額底縱裂入路的要點:
保護額極靜脈
一定要備自動牽開器并正確使用腦壓板
充分將胼胝體膝部到鞍結節之間的額底縱裂分開
仔細徹底地將雙側A2段分開,充分利用額底縱裂空間
術中注意保護終板兩側內上方的穹窿柱
術中多做“前后”或者“垂直”方向操作,注意適當調整術者座椅的高度、顯微鏡的方向和病人體位,以最大限度地暴露整個術野,不留死角
在術中,需要保護下丘腦功能的關鍵點在于,要直視下銳性分離切除腫瘤下丘腦處腫瘤,而不是用暴力盲目地撕扯;盡量不要使用雙極電凝止血,可僅以明膠海綿壓迫或待其自凝即可;要盡量保護此區域內所有細小的穿行血管;嚴禁結扎前交通動脈,因其上有數條細小動脈向后走形供應三腦室側壁。
總結
經額底縱裂入路切除顱咽管瘤,應遵循精準微創理念,充分顯露屬術野,直視下銳性分離切除腫瘤,將手術副損傷減小到最低程度。這樣精準操作能在保護周圍正常功能(尤其是下丘腦)的前提下提高腫瘤全切率,獲得滿意療效。故該入路是顱咽管瘤切除術的很好選擇。
腦轉移癌
的手術治療
原發神經系統腫瘤占成人全身腫瘤發病率的第9位,占兒童腫瘤發病率的第2位,而腦轉移瘤發病率是原發顱腦腫瘤發病率的10倍。
顱內轉移癌的手術適應癥:
顱內多發轉移癌,可手術切除體積大的轉移灶
原發癌已切除
原發癌和顱內轉移灶同時發現,顱內癥狀重,先切除顱內轉移灶
對于原發灶不能切除的病人,為緩解癥狀,延長生命也可只切除顱內轉移癌
放療風險區域,如丘腦,腦干,囊性轉移灶
總結
腦轉移癌需要綜合治療,手術是腦轉移癌治療的一個重要手段;手術切除腦轉移癌能夠延長部分患者的生存時間;多學科協作治療腦轉移癌具有明顯的優勢。